多年以来,朱琳扮演的女儿国国王一直被公认为《西游记》第一美女。其实以现代人目光看,端庄的女王、乖巧的玉兔(李玲玉)、冰美人嫦娥(邱佩宁)、多情的杏仙(王苓华)固然美丽,而几个专以美色惑人的妖精恐怕更有诱惑力:碧波潭那位水性扬花的龙公主(张青)像个“野蛮女友”,肌肤胜雪,看人时眼白多、瞳人少,第一漂亮。金鼻白毛老鼠精(常青),不及龙女轻灵,狐媚气质更甚,剧中那个红衣喇嘛经不住诱惑,倒茶的时候声音都变了。牛魔王的小妾玉面狐狸(郑益萍),也是风情外露、刁蛮任性,铁扇公主恐怕很难不败给她。
一戏一格西游记 六载春秋铸经典(5)
《三国演义》里的“小乔”何晴在《西游记》里只是晃了一眼的“怜怜”,就是猪八戒“撞天婚配女婿”那段三个“姐姐”中的一个。歌手李玲玉扮演了“玉兔”,她也向着唐僧歌以咏情:“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是那圆圆的明月 是那潺潺的山泉 我像那戴着露珠的花瓣 甜甜地把你依恋 噢……沙里瓦,噢……嗬!”这首歌充满西域风情,非常动听。
王苓华扮演的杏仙可称是《西游记》中最善良的妖精,她烹得一手好茶,能歌善舞,也钟情于唐僧,一曲“雨润红滋娇”把人唱得化了。魏慧丽扮演了猪八戒的媳妇高小姐,此前她已在电影《精变》中扮演善良的狐狸精而走红,与她配对的公子正是“唐僧”徐少华。
王伯昭扮演了小白龙。在《西游记》之前,王伯昭与赵静主演《笔中情》已然成名。这是一部制作非常精良的古装片,王伯昭扮演的书法家赵旭之的名字取自三位著名书法家的姓名:赵孟頫、张旭、王羲之。《笔中情》的浪漫与青春气息,令人耳目一新。八十年代中期,出国热潮席卷内地影坛,王伯昭1986年去了美国,像很多青年演员一样突然销声匿迹。九十年代,他在海外接演了李安的《推手》,在小圈子里有影响。近年回国主攻电视剧,出演过《金粉世家》《花无缺与小鱼儿》。
“王母娘娘”万馥香非是常人,而是歌剧《江姐》的一号扮演者。她早年间是苏州评弹演员,后被空政文工团相中,由于家庭出身不好,经过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特批才得入伍。家里老有人写信告状,万馥香不得安宁。苏州市的造反派到北京串联时,三番五次地要把万馥香揪回苏州去批斗。空政不是把万馥香藏起来,就是连哄带吓唬,把造反派撵走。在那些日子里,万馥香成天提心吊胆,一听到苏州口音的人都要躲起来。1975年专业以后,先当越剧演员,又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。1994年11月8日,万馥香因患癌症病逝,年仅53岁。
“托塔天王”王玉立是中戏的教师,同时也是猪八戒的两个配音者之一(另一个是里坡)。“二郎神”林志谦硬汉形象,为人仗义,同时是剧组的动作设计。项汉在《西游记》里演了顺风耳、高才、黑熊精、土地爷等无数小角色,也是剧组的武打设计。六小龄童的太太于虹当时是剧组的化妆师,她在《扫塔辨奇冤》中扮演外国使节,在《天竺收玉兔》中扮演王后。这也是《西游记》剧组的一个特点,一专多能,台前幕后都上阵。
(3) 杨洁导演细说当年事
杨洁是新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,1958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到北京电视台(后来的中央电视台)。几十年的电视工作摸爬滚打下来,从场务、剧务到导演、副导演、助理导演、切换导演,她对这些工种掌握得滚瓜烂熟。
改革开放之初,电视屏幕上播的多数是外国片,像日本的《铁臂阿童木》、《西游记》,美国的《加里森敢死队》。以当时眼光来看,日本的《西游记》有些莫名其妙,孙悟空拿棍子一捅,石油蹿得老高。这个片子放了两集就停播了,因为有观众提抗议,说糟蹋了我们的古典名著。中央有关方面觉得,中国的古典名著应该由中国的电视人来拍电视剧。于是,中央电视台就把拍摄古典名著提到日程上来了。
一戏一格西游记 六载春秋铸经典(6)
当时,杨洁正一门心思想调换工作。她是戏曲组的,可是戏曲方面的想法也得不到实现。又想搞电视剧,可是当时中央台的规矩是你搞戏曲就不准搞别的。为了证明自己能搞电视剧,杨洁在1980年拍了一个电视剧《崂山道士》(上下集)。这个戏当年播了以后影响不小,但是没被承认,杨洁就很丧气,就打了个报告要求调工作。结果后来央视来了一位新的副台长,让她再等一等。没到三个月,央视就下达任务了:一个是王扶林搞《红楼梦》,再一个是杨洁拍《西游记》。这个决定成就了经典作品《西游记》,也成就了杨洁一生的功业。
说起那些峥嵘岁月,杨洁感慨万千:
我们首先定下了“忠于原著,慎于翻新”的原则。它本身是雅俗共赏的东西,一定要忠于原著才能把它精神拍出来的。不能想当然就去拍。《西游记》这本书容易拍得强调了俗的方面,怎么好玩怎么来,就会拍出比较低级、比较闹的东西。慎于翻新呢?它毕竟是一个文学性的东西,你要把它变成电视剧,用真人在真山真水里头演,这个改编一定要慎重,不管加一些什么情节、人物,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,讲究情节的合理性,等等。
用了那么多戏曲的演员和表演程式,倒不是有意于立足戏曲,而是因为孙悟空和猪八戒有些东西,要需要借助于戏曲舞台上的表演。什么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,猴子抓耳挠腮,蹦上跳下,它需要借助舞台上猴子的表演。但是你要把它完全变了,变成真人一样的,那就不是猴哥了。第一次我们试集,又演猴又演人,就搞得孙悟空无所适从。所以还要借助戏曲舞台上的东西,既然这样,其他人的表演就要往这方面靠,你不能弄两张皮。再还有原因就是我当时主要搞戏曲,戏曲方面认识的演员比较多。我想把它努力地糅合,把戏曲演员和电影演员、话剧演员的表演糅合在一起,但是现在看起来糅合的不太好,戏曲痕迹还是多了一些。
当时在《西游记》里面用了很多成名的戏曲演员,像马兰、左大玢、赵丽蓉老师,很强的阵容。那个时候,请他们来演的角色,时间耽误不了他们太长,不影响他们的舞台演出,另外就是他们也喜爱这些人物,适合这些人物。我选人都是根据人物的特点选的,你比如马兰,我为什么来选他演唐僧的母亲呢?唐僧的母亲是凡人,而唐代崇尚胖美人,就是*一些。马兰是个圆脸,虽然身上并不胖,可是脸给人感觉像杨贵妃似的,就选中了马兰。我们要拍的时候,她正好在合肥演出,我们在云南大理。剧团给了一天的假,头一天晚上走,第二天到那拍完之后,立刻飞机送走,不影响第二天的戏。这就是我们的组里传的佳话:千里送马兰。